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自1863年被首次命名之后,一直鲜为人知。仅有少数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我国的山东烟台、青岛和福建福州(Collar et al. 2001)。1937年夏, 21只标本采自青岛外海岛屿(Shaw 1938)。这是中华凤头燕鸥在20世纪最后一次确切的记录。此后长达63年之久,该鸟似乎失去了踪迹。基于标本采集的地点和时间分布,鸟类学家们推测该鸟应在山东和福建沿海繁殖,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周边的南中国海越冬。由于缺乏确切的资料,IUCN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极危物种,而我国则将它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000年夏,中华凤头燕鸥在马祖列岛被台湾鸟类摄影家重新发现,有8只成体混群在大约2 400只大凤头燕鸥(T.bergii)中繁殖。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研究小组在浙江韭山列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另一繁殖群体,有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混群在4 000只左右的大凤头燕鸥中繁殖。2006年,在澎湖列岛繁殖的大凤头燕鸥群中也发现了1对中华凤头燕鸥。马祖列岛繁殖群体由于屡受大陆渔民捡蛋等干扰,种群数量逐年下降。由于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2006年始数量逐渐回升,2008年繁殖个体数量最大时达到17只。近年由于猛禽等干扰因素,繁殖屡遭挫折,种群数量再次下降。韭山列岛繁殖群由于遭受渔民捡蛋,繁殖连年失败。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甘肃省文县陆生贝类1新种,文县管螺Phaedusa wenxianensis sp.nov.,对新种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进行了描述,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早白垩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足迹化石,但是至今未有蛋化石的报道。根据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组的蛋壳化石,建立一恐龙蛋新蛋属、蛋种,并将其归于一新蛋科:Polyclonoolithidae(多小枝蛋科)。新发现的蛋化石标本不同于所有已知的恐龙蛋类型,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组合:分叉的蛋壳单元向外延伸至蛋壳外表面,并未在靠近蛋壳外表面处融合成层;弦切面上具相互链接或独立的多角形的蛋壳单元;以及不规则的气孔道。中国的恐龙蛋化石大多出自晚白垩世地层,仅在辽宁有早白垩世恐龙蛋的报道。新发现扩展了中国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和地理分布,也有可能为圆形蛋科蛋壳结构的起源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黄腿渔鸮(Ketupa flavipes)隶属于鸮形目鸱鸮科,1836年由英国博物学家Brian Houghton Hodgson在尼泊尔发现并命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至中南半岛东部、中国大陆中南部及台湾,我国主要见于东部、中部和南部。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有记录(郑光美2011),均为留鸟。黄腿渔鸮为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  相似文献   
5.
摘要:2010年6月26日,在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得棘蛙属(Paa)标本2只,均为雄性,经鉴定为小棘蛙(P.exilispinosa),为浙江省两栖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7.
该文描述了江西东北部菊科兔儿风属一新种——婺源兔儿风(Ainsliaea wuyuanensis Z.H.Chen,Y.L.Xu et X.F.Jin),并附有线描图和彩色照片。婺源兔儿风是密聚组(Sect.Aggregatae Beauv.)一个非常特殊的种,与本组的其他种类区别很大。从叶脉类型来看与粗齿兔儿风(A.grossedentata Franch.)比较接近,区别在于其叶片较大,菱形或菱状卵形,长11~17 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中上部具1~2对裂片状粗大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2~14 cm;总苞片顶端锐尖;瘦果较长,密被污黄色糙毛。  相似文献   
8.
福建桐山溪鱼类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对福建东北部入海河流桐山溪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桐山溪有淡水及河口鱼类47种,隶属10目16科39属.鱼类组成以鲤形目为主,有3科25属27种,占总种数的57.4%;鲈形目有5科7属7种,占总种数的14.9%;鲀形目有1科1属3种,占总种数的6.4%;鳗鲡目、鲇形目和鲽形目各有1科1属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3%;合鳃目、鲑形目、脂鲤目和雀鳝目各有1科1属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1%.47种鱼类中,25种为常见种,占总种数的53.2%;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和条纹小鲃Puntius semifasciolatus为稀有种,占总数的4.3%;短盖巨脂鲤Colossoma brachypomus和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为外来种,占总数的4.3%;其余18种为偶见种,占总数的38.2%.花鳗鲡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台湾名古屋吻鰕虎鱼Rhinogobius nagoyae formosanus为中国大陆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13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靠近三北浅滩的内塘(121°16′05″E,30°23′07″N,海拔约10 m)发现在小群活动的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和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中混有2只小型鸻(图1),这2只鸻的体型较红颈滨鹬和环颈鸻略大,体色似金眶鸻(C.dubius),但无金黄色眼圈,喙较短粗且具黑黄二色,黑色额斑上无白色细纹,经辨认为繁殖羽的剑鸻(C.hiaticula)。经查阅相关文献(诸葛阳1990,Chen etal.2012,郑光美2017),未见浙江省内有该鸟种分布报道,确认此次发现的剑鸻为浙江省鸟类分布新记  相似文献   
10.
杭州城市环境中白头鹎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一种中国南方城市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丰富的鸟类。其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已引起关注。2012年3—7月,在杭州城市环境下,对白头鹎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白头鹎繁殖鸟巢117巢。结果显示,在杭州市区,白头鹎主要在居民小区、行道树和绿化带的树冠层筑巢,主要营巢植物为桂树(Osmanthus fragrans),占总数的84.6%(n=117)。所有繁殖巢距地面均高(3.16±0.91)m(n=117)。3月底开始筑巢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4月11—25日。窝卵数为(3.37±0.48)枚(n=103),孵化期为(11.34±1.12)d(n=32),育雏期为(11.85±1.12)d(n=47)。孵化率为68.3%(n=111),离巢率为52.1%(n=117),总繁殖成功率为34.7%(n=111)。繁殖失败原因主要包括卵及雏鸟被捕食、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